千亿产业资本重塑IT西安 |
|
(2012-9-24 14:21:06) 1547人次浏览 |
|
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总是可以一览众山小。
昨天还在为如何跻身中国半导体产业第四极而费尽心思的西安市,如今借力韩国三星电子强势入驻,已经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整座城市变身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第一城的目标。
信息产业全称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产业,它涵盖的领域不仅包括集成电路等半导体产业,还广泛包含了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显然,按照这一诉求,除三星电子之外,西安正踌躇满志地在谋划着更多类三星项目入围。
业界着名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预期,未来数年,将有上千亿元的信息产业资本进入西安和陕西。“千亿产业资本重塑IT西安背后,也将为中央要求将陕西建设成为西部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的终极诉求奠定坚实基础”。
携手巨人塑产业
作为韩国第一大企业和家族企业,三星集团旗下子公司主要包括三星电子、三星物产、三星生命、三星航空等,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其中三星电子是旗下最大的子公司,目前是全球营收金额最大的电子企业、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商,在2011年的全球企业市值中为1500亿美元。
显然,三星是一个巨人。如何站在三星的肩膀之上,一度也是中国北京、重庆、西安三座大型城市频繁过招的原因。
资料显示,年贡献利税高达韩国总财政预算6.3%的三星集团,旗下有3家子公司位列世界500强。西安成功引入三星电子(排世界500强第59位)后,记者独家获知,排世界500强第114位和236位的三星物产和三星生命也已经达成初步意向,计划进驻西安。
三星的耀眼,并非因为其庞大。早在2009年,市场就预测三星电子终有一天可能取代半导体龙头英特尔的地位。自2001年至2010年底,10年间三星在半导体的营收成长高达355%,目前排名世界第2,与龙头英特尔相比,市占率仅有4.1%的差距。目前三星有近20种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世界第二。
曾在国家工信部长期履职的陕西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娄勤俭向记者透露,三星电子西安高端存储芯片项目将采用三星电子最领先的技术,每月可生产10万片,预计一期70亿美元投资完成后,就可形成66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三星在存储类半导体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西安基地的建设,也必将成为闪存芯片替代传统硬盘进入PC领域的核心阵地”。娄勤俭说。
陕西省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已经形成诸多长板。以西安高新区为例,2011年,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42.57亿元,同比增长28.44%。
“在拥有Intel、美光半导体、应用材料、电子信息集团、华为、中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基础上,伴随韩国三星、信泰电子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入驻,必将形成集聚效应,带动现有的400多家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快速发展,预计2013年西安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就将达到1500亿元,成为园区内最大的产业集群。我们将用5年的时间,打造成世界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辉说,同时西安高新区欢迎更多的IT巨头入驻。
巨头云集IT城
巨人来了之后,无论是为巨人提供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抑或巨人在商战中可能遭遇的竞争对手,都开始聚焦西安。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介绍说,“美国有一家化工巨头企业,过去我们曾经费尽全力想吸引他们,以便为区内企业提供配套,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当得知三星项目落户西安后,他们却主动找上门来,目前一个投资2亿美元的高技术项目已经确定落户西安高新区”。赵红专坦言,韩国三星电子入驻西安之后快速形成的IT产业集群效应,已经逐步显现。
随着韩国三星电子入驻,目前至少已经有超过40家以上为三星电子提供产品配套的服务商和生产商确定落户西安,按照预期,一年之后,配套企业总量将达到160家以上。
“李克强副总理向陕西省提出明确要求:‘陕西要抓住机遇,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西部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娄勤俭表示,按照李克强副总理要求,陕西省和西安市已经确定要在2020年把西安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成为年产值6000亿元的全国第一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这一诉求在郝跃看来,并不遥远。“到2020年,IT产业产值整体将达到6000亿元,西安将变身真正的IT产业之城”。郝跃称,三星入陕,让西安正在成为IT巨头兵家必争之地。
多位陕西及西安政府层面的人士向记者证实了郝跃教授的这一判断。
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表示,三星落户不仅会给陕西带来全新的思维模式、管理方法、人才观念和创新意识,还将吸引超过160家配套企业,带动和吸引国内外一大批着名企业、跨国公司来陕投资兴业,对提升陕西省经济外向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加速区域经济社会与全球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本报记者获知,为促使IT产业尽快成长为核心产业,西安高新区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计划,除帮助企业从国家、省、市获得更多的产业扶持资金,更要充分利用好每年7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和3亿元的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创新资金和2亿元风险投资担保资金外,同时充分利用本地科研院所优势,积极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
我们清晰可见,巨头云集西安的背后,是陕西省加快建设西部创新高地和内陆开放高地的梦想,正在加速实现。
通力合作 期待共赢
访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赵红专
无论是投资金额、产业影响,还是为何锁定西北、花落西安,一时间,韩国三星电子西安存储芯片一期项目在区域经济领域和高技术产业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都让西安高新区瞬间成为了国内外令人刮目相看的经济明星。
事实上,这只是第一步。在西安市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的规划中,借助三星落户这一重大机遇,西安高新区不仅要在陕西省全面建设西部强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还要藉此奋起,砥砺蝶变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陕西速度
记者:陕西省将成功引入三星电子,提升到了陕西速度的层面。请问,如何理解陕西速度,它的内涵是什么?
赵红专:从签约完成到正式开工,陕西仅用了5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三星电子高层非常惊讶,首先是他们对陕西省和西安市给 出了满分的评价,认为短短5个月之内就能够顺利完成包括现场层面地面附着物清理、国家层面行政审批等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复杂工作,堪称陕西速度。
陕西速度的核心体现,主要是在成功签约之后,现场场地推进和中央行政审批是两大难题,也成为了急需寻求突破的两条主线。
清理施工现场时,麦子已经抽穗,再过20天,农民就可以收获。面对此,我们向三星提出,必须等麦子收割后,再千方百计把时间抢回来。事实证明,我们随后成功抢回了失去的时间。确保施工工期和农民利益两不误的理性选择,被三星方面评价为“陕西效益”。
陕西速度与陕西效益是一对叠加体。它们共同体现了陕西省务实、积极、争取、拼搏的发展理念。
伴随三星入驻,我们期待,这一项目未来能够对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打造信息产业高地等一系列诉求,奠定坚实基础和发挥重要作用。
合作先行
记者:三星项目落户西安意义重大。在你看来,三星为何选择西安?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赵红专: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更吸引了应用材料、高通、GE、爱立信、美光、NEC等一大批着名企业进驻。
比这一优势更显着的是,西安具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人才优势。西安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生数仅次于北京、上海。西安 40余所高校设有电子信息学科,拥有电子信息领域科研院所50余家,信息技术类企业2600余家。同时西安高新区已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工作网 络,形成了较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西安有着全国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水电品质和保障能力。这一点三星电子尤为看重。
当然,三星选择西安,还有着对西安拥有9条高速公路、是全国地理中心和中西部结合部等诸多区位优势、交通物流优势等基础产业方面的一揽子考量。
就合作的基础看,三星首先觉得陕西人讲信用,守承诺,他们看中了西安强大的智力(人才)优势,而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也需要大项目、大产业作为支撑。
记者:西安的诉求是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请问,这一目标的愿景是什么?如果用数据来表述,都有哪些方面?
赵红专:中央政府提出,要把西安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这进一步彰显了西安的发展地位和投资潜力,也充分反映了韩国三星电子独到的投资眼光和先行意识。
按照规划,到2015年,西安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要达到3000亿元,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第三极;到2020年,产业规模要达到6000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大信息产业基地。
未来移动终端将深入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而移动终端的核心,就是存储器。有数据显示,仅国内存储器的市场容量,就高达8000亿元。下一步,借助三星存储芯片项目优势,西安还要打造智能手机大基地,让科技确保西安IT产业强势崛起。
我理解,要实现上述目标,通力合作将是西安市乃至陕西省未来长期践行的发展政策。
共赢为本
记者:如上所述,西安的愿景目标是打造中国第一大信息产业高地。而信息产业的特点之一是投资大、更新换代快,请问,西安市如何与企业取得共赢?
赵红专:信息产业也是世界经济变革中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如你所述,投资金额大、产品更新换代快,是国际信息产业发展浪潮中有目共 睹的事实。为了确保企业利益,陕西省、西安市两级政府及西安高新区都在组织保障上做了重要安排,保证项目顺利实现从省到市到园区的三级对接。
我们按照2012年9月开工,2013年年底投产的计划,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省长、市长、主任亲自抓,这些工作已经获得了三星电子的充分认可和赞许。
多赢的基础是双赢,保证双赢的基础,是双方的充分沟通和提供各方面的有力保障。比如,三星进入西安,可以快速完善西安半导体产业链,使西安成为 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将有力推进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和西安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西安丰富的教育、人才、科技和资源能源,能 够给三星芯片项目提供有力支撑,促进三星公司继续保持在世界电子行业的领先地位。显然,这一局面本身就是共赢乃至多赢的。我认为,多赢局面已经打开,可喜 局面催人奋进。
记者:三星电子不是唯一。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上市公司,西安高新区期待在哪些产业领域获得共赢?
赵红专:过去几年,西安高新区引进的研发机构比较多,但引进的世界500强并不多。2011年,我们通过各种努力,已经有15家世界500强相 继在高新区投资,2012年上半年又引进了1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其中包括法国施耐德等。可以说,好的趋势正在加速形成,产业崛起特别是信息 产业加速崛起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认为,西安的多种优势,都能够比较好地承载和发展这一重大产业,特别是西安高新区,有条件承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西安市同心同德使三星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的努力,已经说明了西安市努力打造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的梦想和诉求,我们未来要通过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崛起等方式,进一步夯实共赢基础,全力打造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产业新高地。
承接力就是生产力
韩国三星电子西安存储芯片项目一开始就在争论声中前行。
最大的争论莫过于:很多人提出质疑,三星电子是否仅仅在西安兴建了一家代工厂?
据可靠独立信源称,这属于误读。“三星西安工厂的本质,将是把业已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工厂生产能力,复制到中国来,特别是存储芯片项 目”。该信源称,作为苹果的最大供应商之一,三星电子奥斯汀在2011年年底已经处于完全饱和状态,不可能再生产出来更多的存储芯片以满足下游供不应求的 需求。
放眼全球,除了在奥斯汀拥有非存储芯片生产线、逻辑芯片生产线和NAND闪存芯片生产线,三星电子仅在韩国设有一处非存储逻辑芯片工厂。换言之,三星电子一直在盘算兴建它的第三家芯片基地,而西安因为具有雄厚的多重优势,从众多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
芯片的核心技术是产出硅晶圆。据了解,三星西安工厂的核心任务之一,正是生产硅晶圆,藉此把美国得克萨斯州目前正在使用的芯片设计制造业务放到西安来。
历史上,硅晶圆项目所到之处,无论美国得克萨斯州,还是中国陕西,都堪称当地最大的外商独立投资项目。
另外的争论则体现为:人们疑惑韩国三星电子为何会选择偏居中国西部一隅的西安?他们看中的,是人才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还是基础配套能力、良好营商环境、政府服务姿态抑或财税优惠幅度?
姑且不论这一论断是否完全建立在推测和臆想基础之上,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西安之所以能够在与诸多城市的争夺中胜出,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权五 铉副会长表示,三星电子最看重的,是西安正在快速形成的最佳营商投资环境、包括大量优秀人才在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和无微不至的政府服务能力。
在陕西省省长赵正永看来,陕西省曾经与英特尔、客中客车中国组装基地以及中国商用大飞机项目等诸多标志性大产业擦肩而过,但现在,陕西终于迎来了三星,以及即将入驻的更多国际巨头。
有担当、有梦想、有突破、有成就。
这说明了什么?“陕西终于有能力承接这些国际化的大项目了”。赵正永颇为动情地告诉记者说,承接力不仅是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先 进生产力。“换句话说,西安和陕西家底殷实了,不仅有能力,也有魄力敢于承接,陕西已经形成了可以比肩北上广等半导体产业巨无霸城市一样雄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2012-23 新闻出处:中国经营报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12年9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最新资讯 |
 |
 |
热门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