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详细内容

电子制造业已经成为首都支柱产业

(2012-11-9 17:52:26)  1474人次浏览
 
     内容摘要:自2002年以来,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速约27.6%,产值年平均增速约21%。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从“十五”初期的1000亿元发展到“十一五”的平均2500亿元,增长1.5倍。
  自2002年以来,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速约27.6%,产值年平均增速约21%。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从“十五”初期的1000亿元发展到“十一五”的平均2500亿元,增长1.5倍。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了,回顾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谓是成绩辉煌: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电子制造产业总体规模稳步增长,骨干企业优势突出,重点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软件服务产业规模领先全国,已进入具有世界影响力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城市之列;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成为全球综合性软件和信息服务城市之一;骨干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一些企业初具世界级企业雏形;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球新兴的软件开发中心之一;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未来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电子制造业成为首都支柱产业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快速调整结构,重点产品不断受到市场认可。
  近10年来,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始终保持稳步增长,从“十五”初期的1000亿元发展到“十一五”的平均2500亿元,增长1.5倍。
  2011年,北京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955.6亿元,近10年年均增长率6.8%;利润总额达到104.4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达到981.18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
  10年来,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和适合电子信息产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不断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来京投资。目前,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00家,诞生出诺基亚、联想、普天、索爱、富士康等一批百亿元企业。以普天、联想、方正、同方、京东方为代表的一批国有企业多年占居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前列,进一步凸显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突出优势,奠定了北京在全国信息产业的重要地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品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快速调整结构,重点产品不断受到市场认可,其中,高端智能手机、液晶面板等关键产品产量稳居国内首位,计算机行业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
  10年间,北京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集成电路以及计算机等领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围绕诺基亚、京东方、中芯国际、联想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专业化分工、共生共赢的产业集群,产业布局进一步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天竺空港经济开发区和望京电子城集中。
  10年间,北京市电子信息核心技术进一步突破,自主创新成果显著,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65纳米集成电路生产工艺通过批量认证,集成电路制造水平接近国际主流。基于自主技术的8.5代TFT-LCD生产线即将投入生产,已完成一系列核心工艺技术的实验开发。基于自主知识产权CPU的高性能服务器产品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VS)等多个标准已进入产业化应用。
  10年来北京落实18号文,抓产业链高端建设;抓自主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抓龙头企业建设,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建设产业配套环境,形成特色产业园。

  已是全球有影响力软件城市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美国的硅谷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重要软件城市。
  自2002年以来,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持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营业收入年平均增速约27.6%,产值年平均增速约21%。2011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约3539亿元,实现增加值1492.6亿元,占全市GDP的9.3%,已经成为北京市重大战略性支柱产业。2012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1~8月实现营业收入2664亿元,同比增长22%;从业人员达到53万人。
  经过10年的发展,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美国的硅谷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重要软件城市。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主体,形成了涵盖信息传输、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包括通用应用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嵌入式软件、IC设计等领域的完整的产业链。互联网信息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子领域,行业占比逐步提高,结构优化的趋势日益显现。2012年1~8月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同比增长37.2%,行业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北京是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领军城市。5000多家软件企业共同构造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大产业集群。北京市已经拥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势企业,百度、神州数码两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10家企业人员过万,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北京企业数量均居首位,占比30%左右。2011年北京新认定软件企业数量是2002年的1.9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企业675家。从2002年以来新增上市企业91家,目前上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达到111家,总市值万亿元。
  经过10年的发展,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核心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初步形成了自主完整的产品体系。2011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到30036件,同比增长20.6%,占全国登记总量的27.47%,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新登记软件产品数量累计达21563个,2011年新登记软件产品数量为2002年全年的2.3倍,2012年1~8月份新登记软件产品为3110件。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的研发中心超过100家,拥有IBM、微软、甲骨文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研发机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下一代互联网等战略性技术的发展基本与美国硅谷同步。
  北京的软件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未来世界一流园区建设初见成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占全市的80%,呈现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高度聚集的布局态势,并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基地。其中,中关村软件园2011年园区产值达319亿元,国际业务收入61亿元,逐步成为代表中国软件水平的世界一流的专业软件园区。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0年来积极采取规划先行,科学发展;金融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模式,做实新兴;提升能力,高端发展;健全体系,强化服务等主要作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北京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将打造数字电视、集成电路和移动通信三大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2012年,北京市电子信息制造业格局将实现由移动通信“单一支柱”向“多极支撑”的转变,打造数字电视、集成电路和移动通信三大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推动数字电视全产业链聚集发展,加快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拓展延伸计算机产业链,持续壮大半导体照明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转型升级;推进三网融合实质性进展,促进产业特色发展,培育新一代空间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整个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高端发展;构建京北和京南两个发展区,培育发展多个特色产业园和基地,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合理布局及区域联动发展。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进入转型阶段。以社交网络、移动互联、应用商店、云计算(及大数据)为代表的产业变革,符合北京拟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内抢得了主动转型的先机,基本保持了同国际同步的发展步调,在人才储备、产品开发和新创企业等方面都领先于国内。
  第二,作为首都,北京智慧城市和数字家庭的建设都给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发包方降低运营成本的需求更为迫切,为北京市外包企业逆周期快速发展带来新的空间。
  第三,利用好北京文化、科技和产业三方面优势,发挥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双轮驱动”中的“传动轴”作用,为北京市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软件与创意名城、培育世界级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中国电子报)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2年11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来源-中国可控硅信息中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2021年全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将增长约18% (8-26)
·缺芯潮调查:交货期长过孕期 (2-8)
·国产电子元器件替代迎来机遇 (2-1)
·RECOM推出60W的AC/DC电源 (6-11)
·Diodes推出微型车用MOSFET (4-24)
·英飞凌推出250KW光伏发电解决方案 (4-21)

 
最新资讯
暂无资讯

热门资讯
·2024主打产品目录选型
·MCR8SN 高灵敏度单向可控硅
·Richtek-台湾立琦科技
·双向可控硅的命名
·有关ST,PHILIPS等公司无
·C106D-HC106D-单向可
·Z0405MF-双向可控硅
·BTA41-1200B特制高压双
·BT136S-600D贴片双向可
·可控硅元件的符号说明
·MCR22-8 单向可控硅
·可控硅元件的电压说明
·场效应管的基础知识
·BT137S-600E贴片双向可
·三象限与四象限有何区别?
·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BT151S-500R贴片可控硅
·BTA100-1200B
·X0605MA全新原装ST产品
·BT136-600E 全新供应
·Micron-镁光科技
·ASE-台湾日月光半导体
·单向可控硅的命名
·40A三端双向可控硅电压可提升至
·BT138X-600F全塑封可控
·可控硅的应用原则
·Mikron-俄罗斯芯片厂商-米
·世界上通用的可控硅型号
·BT136S-600E SMD
·参加阿里巴巴竞价历史记录

Copyright ©2003-  KKG.com.cn  Tel:(86)-755-27832599278324992995508029955090FAX: 27801767

 浩海电子 可控硅 二极管 三极管 三极管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技术支持:爱学海iXueHai.cn 粤ICP备10237964号-1 中国企业官网大联盟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