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阿里巴巴集团将避开美国市场仅在香港上市 |
|
(2013-5-29 13:12:46) 1106人次浏览 |
|
传阿里巴巴集团将避开美国市场仅在香港上市
预计最早将于今年第四季度IPO上市,估值600亿美元到700亿美元。
【正文】传阿里巴巴集团拟避开美国市场仅在香港上市
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阿里巴巴集团准备避开美国市场,仅在香港市场上进行其备受期待的IPO(首次公开招股)交易。这项IPO交易很可能将是年内规模最大的IPO交易,而如果阿里巴巴集团确实选择仅在香港上市,那么对于那些心怀热望的全球交易所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预计最早将于今年第四季度IPO上市,估值预计为600亿美元到700亿美元。阿里巴巴集团称,该集团尚未指定承销商,也尚未就在哪个交易所上市的问题作出最终决定。但据来自于美国和亚洲的三家金融机构的银行家透露,这些金融机构曾与阿里巴巴集团讨论过IPO计划,现在看来该集团在美国上市的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
“没什么事情能绝对肯定,他们(阿里巴巴集团)正在秘密开展相关程序,但他们正在规划的每件事情都与香港有关”。一名银行家说道。据银行家们透露,阿里巴巴集团之所以不想在美国上市,主要理由之一是一旦在美国上市,则该集团就将面临沉重的监管压力,而且不得不处理有关会计标准的问题。
一名银行家称,阿里巴巴集团之所以不愿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如此之多的信息以供审查,关键在于该集团的骄傲感。另一名银行家则指出,仅在香港上市代表着阿里巴巴集团高级管理层强调“文化观念”的意愿。
阿里巴巴集团此前曾将旗下B2B销售部门阿里巴巴网站在香港上市,随后又在去年将其私有化,准备将整个集团都IPO上市。银行家和分析师原本广泛预计,这家互联网巨头至少会寻求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因为美国市场的规模要大得多,投资者也要多得多,而且一直以来科技公司在美国市场上总是能获得很高的估值。
但据熟知内情的银行家透露,阿里巴巴集团认为,在那些熟知科技行业的重要投资者中,大多数人不仅会在美国市场上买入科技类股,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同样会这样做。
而且,阿里巴巴集团还认为,无论是该集团想要获得的估值还是需要到手的流动资金,都能在香港市场上获得支持。
2010年和2011年的一波做空已导致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受损,自那以来美国市场环境对中国公司来说就已经变得举步维艰,许多公司的股价严重受挫,目前正在寻找支持者来帮助自身退市。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的已完成交易总额已经超过了70亿美元,其中包括最近宣布私有化的分众传媒和亚信联创(纳斯达克证券交易代码:ASIA)。
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去年也仅有两家中国公司登陆美国市场。与此相比,在2011年和2012年中,共有5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总共筹集了60多亿美元的资金。
阿里80亿美元贷款怎么用?投资并购移动互联网
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一系列收购背后,更隐藏着马云在大数据领域的布局。
【正文】马云卸任CEO之前的一周,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巴巴)与9家银行签署了80亿美元的融资贷款。这是继去年4笔总额为40亿美元的贷款后,阿里巴巴进行的又一次巨额融资。
昨日(5月22日),路透社曝光了阿里巴巴80亿美元贷款的细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笔贷款主要用于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并购,从其商业逻辑中不难发现,阿里巴巴在投资移动互联网的同时,还隐藏着马云对大数据的隐性布局。
贷款年限不超5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为阿里巴巴提供贷款的银行均为海外金融巨头,包括澳新银行、瑞士信贷集团、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星展集团、汇丰控股、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穗实业银行。80亿美元融资分成三部分:25亿美元三年期定期贷款、15亿美元三年期循环信贷和40亿美元5年期定期贷款,循环信贷部分不采用银团贷款方式。
同时,阿里巴巴80亿美元贷款的金融条款也被曝光,包括规定总杠杆比率最高为三倍和利息保障倍数最低为四倍。其中,境内贷款规模也限制在约95亿元人民币。
据悉,三年期贷款利率较伦敦银行间拆放款利率(LIBOR)加码225个基点(2.25%);五年期贷款利率为加码275个基点(2.75%)。
不同的银行按照不同比例,将以三种档次承贷三年期和五年期贷款,级别分为2亿美元、3亿美元和5亿美元。三个级别的综合收益分别为314个基点、307个基点和300个基点。
而综合收益的计算是基于贷款年限,混合贷的平均年限为2.83年,三年期和五年期贷款的年限为4.11年。
金融业内人士认为,国际资本的本质是追逐高回报,9大国际金融巨头给阿里巴巴集团贷款80亿美元,并不仅仅是获取一些贷款利息收入,而是有其长短期利益考量,并具有战略性的长远眼光。
摩根士丹利表示,阿里巴巴今年的营收可能增长59%,2014年再增长44%。2013年其利润可能达到21.8亿美元。阿里巴巴业绩大好也为IPO增加了更多砝码。业内预计,阿里巴巴或在今年下半年IPO,最晚也不会超过2014年。因此,有分析认为,上述提供贷款的银行正试图深化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以期能从IPO中分得一杯羹。
频繁收购 布局移动互联网
自从阿里巴巴B2B业务私有化以来,其融资的需求便不断开始膨胀。
去年,阿里巴巴完成共40亿美元的数笔贷款,包括一笔由8家银行在7月签约的四年期10亿美元贷款,加上6月时签约的另外三笔各10亿美元贷款。
今年5月,阿里巴巴又大手笔签下80亿美元贷款。而就在贷款协议达成的4月30日的前一天,阿里巴巴宣布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阿里巴巴通过本次贷款新增的40亿美元,将解决去年的40亿美元贷款问题,另外40亿美元将用于回购雅虎所持股票交易。
阿里巴巴集团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公司手握50亿美元现金,收购资金充裕,并且正在酝酿未来一年内的一系列收购计划。
大笔收购的背后,则是阿里巴巴拿金钱换时间的迫切需求,也凸显了移动互联网时代PC巨头的焦虑。
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始终围绕着“购物”这一主题,包括手机淘宝、支付宝、一淘等客户端,这些产品并不足以覆盖大部分用户。
前述阿里相关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PC互联网领域,淘宝完全可以不依赖外部入口,用户早已经培养了直接登录的习惯。而从淘宝一路孵化起来的天猫,目前从淘宝的流量来源大概在60%左右。“但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流量来源很大部分来自微博和其他的社会化应用。所以,我们的思维不能照搬PC时代”。
因此,投资并购成为阿里巴巴卡位的最快路径。在阿里巴巴的投资列表中,包括了陌陌、虾米网、快的打车、墨迹天气、友盟、丁丁优惠、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等一系列应用。
电商行业观察人士鲁振旺认为,从一系列大手笔的并购,且收购对象均为用户熟知的热门应用来看,阿里巴巴卡位移动互联网的决心十分坚决。如果最终的整合得力,阿里可以从社交、音乐、O2O、地图、旅游等应用上获得移动领域的大量流量,并继续保持其在PC时代的巨头地位。
隐现大数据蓝图
记者观察发现,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一系列收购背后,更是隐藏着马云在大数据领域的布局,并借此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更具想象空间和高估值的“大数据蓝图”。
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淘宝系产品积累的大多数是购物和支付类数据,通过并购和投资,将众多个体的“小数据”集中在了一起,将构成更为庞大的可供分析使用的大数据中心。
最先从海量数据中尝到甜头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另一个千亿金矿阿里金融,可谓是大数据挖掘的最好范例。
通过分析淘宝、天猫、支付宝、B2B上商家的各种数据,阿里巴巴进入了一个被传统银行忽略的市场,为平台上的卖家提供无抵押小额信贷服务。
同时,阿里又通过实时监测贷款商家的交易、退货、评分等经营情况,能随时了解客户还款能力,一旦客户交易情况下滑,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从而规避贷款风险。
截至2012年底,阿里金融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同年11月初,阿里金融的坏账率仅为0.9%,低于很多银行。
现在,阿里巴巴准备将这些经验复制到新浪微博和高德导航中。根据战略合作协议 “数据交换”约定,新浪微博的5亿注册客户在新浪微博的“足迹”,都将被阿里巴巴通过大数据挖掘出背后的商业价值。
一些用户已经发现,自己在淘宝搜索过的商品,也会出现在自己新浪微博主页的下方。这些不断推送的精准广告,将为阿里巴巴带来更大的流量和收益。
也有分析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大数据是未来电子商务甚至一切商业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基础。但是这一概念的应用仍然在探索之中,大数据数据的机会在哪里,或许阿里巴巴还没有搞清楚,但是已经足以为其IPO再添新的想象空间。(内容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2013年主打产品型号与参数选型→浏览下载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最新资讯 |
 |
 |
热门资讯 |
 |
|